BOBAPP手机版

扶贫路上追梦人,脱贫路上绽芳华 —记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驻村干部
2019-05-14 来源 :
  在江西国控扶贫攻坚的战场上,有一群年轻的干部,他们牢记入党誓言,勇担公司重托,把希望的种子撒进田野,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大地,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。
 
到贫困村去,融入镇、村两委,与群众打成一片
  “扶贫,要怎么做?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,国家对于扶贫有什么政策和要求?扶贫点的村干部好不好相处?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,消除隔阂,让他们真正接受自己?....”,初来乍到的扶贫干部,脑海一般都会闪现一连串的疑惑。面对陌生的扶贫战场,除了满腔热血,和帮助所以贫困户脱贫的美好梦想,扶贫干部必须要沉下心来、俯下身来,深入了解帮扶村的基本情况,做到问题明、情况清、数据准。江西国控扶贫点赣县吉埠村位于赣州市赣县东北部的吉埠镇,是“十三五”贫困村,地形以丘陵为主。村域面积约11.8平方公里,全村耕地面积1723亩,山地面积8623亩。农产主导产业以脐橙、杨梅、冰糖柑为主的果业,以优质稻、贡芋、甜叶菊、莲子、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,以生猪、鸡鸭、水产为主的养殖业。全村居民共828户3432人,分11个村民小组。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15人,其中,低保贫困户29户90人,五保贫困户7户9人。主要至贫原因是因病、因残、缺技术等。截止2018年底已脱贫49户207人,贫困发生率由初期的9.3%降至3.17%(贫困发生率低于2%为整村脱贫标准)。2019年-2020年尚需脱贫人口39户109人。

 

▲吉埠村自然风光
 
  入村之初,驻村干部们首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。强化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服从当地区、镇党委,村两委以及第一书记的统筹调度安排,并和当地“村两委”即村党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成员们拉进关系,虚心请教,摸排困难。真正走进贫困户的内心,与他们换位思考,齐心协力,解决问题。善用精准脱贫这把铁锹,挖出深埋地底的贫根。
记得初来之时,吉埠村道路坑坑洼洼,到处是破旧开裂的土墙,村民们衣衫简陋、精神不振,这一切并没有吓倒刚从城市来到村里的驻村干部,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,用实干一点点践行着扶贫誓言,于无声处尽显奋斗本色。他们为村民实实在在做了很多暖心事,与乡亲们一道为扶贫产业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。
 
到群众中去,真情打动人,温暖真扶贫
  江西国控每个驻村扶贫队员都分配了7户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,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走村串户,入户走访。通过挨家挨户走访、调查,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,融入感情,了解他们家庭生活状况、致贫原因、收入来源、自身发展意愿等基本情况,建档立卡,做到了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才能更好开展下一步帮扶工作。工作队有一个干部初次走访时,总感觉贫困户家中的凳子脏,要拍一拍才坐,怕他们热情呈上的杯子不干净,不敢随意喝。这样不接地气可不行,拉不近与老乡的距离,就摸不清老乡的家庭情况,更难准确掌握相关信息,要想真扶贫就得改一改“城里人的习惯”。后来上户,他便秉持着“老乡给坐我就坐,老乡递茶我就喝”的原则,让自己逐步成为老乡心中的“自己人”,快速融入到基层群众中去。多走访,多关心,才能建立彼此信任的情谊,他时常以老队友的那句话“脚上沾满了多少泥土,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”勉励自己,的确如此,只有踏破了群众的门槛,才能走进群众的心坎。
  其他驻村干部同样蛮拼的,大家生于城市长于城市,在来到扶贫点之前,对真正的农村并不了解,但就是凭着走遍驻村点每一寸土地,踏破帮扶对象每一个门槛的韧劲,他们慢慢走近乡亲们的内心,了解了实情,乡亲们的勤奋、热情和淳朴也在一点一滴感染着他们,双方的感情日益真切、浓厚。
 
“望闻问切”,把准脉络,对症下药
  在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后,就要一杆子挖到底,精准施策,铲除贫根。江西国控扶贫工作队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的总体目标和要求,做到“两不愁,三保障”,即不愁吃、不愁穿,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、住房安全有保障。对此,工作队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,提出多条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。目前,赣县区采取的扶贫措施大概有十项,包括拉动经济生产的产业扶贫政策、保障看病医疗的健康扶贫政策、确保住房安全的易地扶贫和危房改造政策、提升内生动力的就业扶贫政策、解决读书难的教育扶贫政策等等,涉及领域广泛、内容丰富。通过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,找准病因,开准药方,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。截止2018年底吉埠村全村实现易地搬迁9户41人,危房改造8户20人,贫困大病慢性病患者医疗保障措施(四道保障线)费用报销达90%以上;发展特色产业白莲种植、蔬菜种植,分别带动11户、19户贫困户增收;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,发展光伏产业年固定收益达5万元左右,水库出租年固定收益1600元。脱贫成效稳步显现。
 
“授人以鱼”不如“授人以渔”,“志”、“智”双扶
  产业发展是吉埠村脱贫攻坚最强劲的动能,是扶贫方式由“输血”转为“造血”的关键所在。在推行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的同时,首先要转变部分“等靠要”贫困户“蹲在墙角晒太阳,等着政府送小康”的思想,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提升内在动力。让扶贫干部印象很深的一个贫困户情愿每天坐在家里打牌,也不愿意出去务工,日子越过越苦,越苦越贫,形成恶性循环。长期的贫困消磨人的斗志,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,所以关键要扶贫先扶“志”和“智”。除了宣传教育,灌输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、价值观之外,还应该让这类人多去楷模家里走走看看,亲身体验学习,激发斗志,营造赶超先进、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。村里有一养殖户,叫王水法生,夫妻二人均有不同等级的残疾,其妻子下肢已完全瘫痪,要想行动只能以手代脚支撑前行。但这对夫妻身残志坚,人穷志不穷,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,现已规模化养殖鸡鸭上千羽,种田养鱼也是样样不落后。正是凭着勤劳肯干的优秀品德和不向贫苦命运低头的拼搏精神,他们正全力奔走在脱贫之路上,成为全村的“脱贫”楷模。

 

▲蔬菜产业示范基地
 
希望正升腾,“俺们村”永远是江西国控人的“第二故乡”
  从名字都说不清的“那个村”到亲切自然地说起的“俺们村”、从“黄书记、万干部”到“老黄、小万”……称呼就这样悄然间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起了变化。扶贫干部称自己是村里的荣誉村民;乡亲们则说:“江西国控的干部是好样的。”
  江西国控公司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,2015年7月一接到省里的扶贫任务,当即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,定点驻村帮扶。在定点扶贫的几年间,公司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吉埠村慰问调研,进农户、探实情、送温暖,投入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积极推进扶贫增收项目建设,补齐吉埠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生活环境短板,夯实脱贫攻坚根基:出资60万元,维修加固村民出行必经之路--老吉埠桥,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“吉埠国控人行桥”;出资20万元,建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,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;出资8万元,援建连接村小学至吉埠国控人行桥之间1.5公里24盏太阳能路灯,方便村民夜间出行;出资10万元,建设槽坊店至古井坝1.1公里乡村公路,亮化了村容村貌;推进乡村公用设施和公共环境治理制度化、规范化,利用扶贫资金完成了若干入户便道硬化等户办项目,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

 

▲上户走访贫困户,申报季度产业奖补
 
  几年来工作中的朝夕相处,江西国控驻村工作队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,点滴付出中也收获了成长,早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员。大家结合扶贫经历所获得的实情民意,今后的工作将更接地气,即便离开扶贫岗位,也会争取为乡亲们做更多的事。

 

▲莲子产业种植基地
 
  眼下的吉埠村,村级公路平整干净,通往村外的老桥牢固安全,现代化养殖业欣欣向荣,特色产业蓬勃发展,新改造的房屋拨地而起,大棚里的蔬菜摇曳生姿,村民活动中心欢声笑语,村容村貌日新月异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满足感不断增强。看着眼前呈现的一派生机,驻村工作队的干部又陷入了沉思:如何让乡亲们跳起来、舞起来,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,让村子不仅景色美、人更美;正在谋划的乡村发展蓝图逐步实现,如何让农业更强、更现代化、更科技化;心心念念的蔬菜大棚里面,长势喜人,乡亲们又能有个好收成;村级服务还能不能更上一个台阶;美丽乡村的梦想还有多久才能实现……

 

▲公司援助的太阳能路灯

 

▲吉埠国控人行桥

 

 

XML 地图